首诊10-26 患者:张芮 男性 35岁 已婚
主诉:间断腹痛、腹泻、便血10天.
现病史:患者余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、腹泻,每天大便约3次便稀带血,面色萎黄,怕冷,无发热,无恶心、呕吐,无反酸,腹软,无压痛及反跳痛,肠鸣音活跃。自发病以来恶寒,无发热,纳可,寐安,大便偏稀带血,小便可。舌淡,苔白,脉数。
查体:神清语利,双肺呼吸音清,心率78次/分,律齐;腹软,无压痛,肠鸣音活跃;四肢活动自如。
辅助检查:胃肠镜报告:溃疡性结肠炎。
中医诊断:泄泻
肝脾虚弱证
西医诊断:溃疡性结肠炎
治法:疏肝健脾
中药汤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1次口服
二诊-11-9
患者服药后腹泻症状较前改善,便软,每日2次,便中带血量减少,肉眼可见便中带血,肠鸣音存在,无明显腹痛;查肠镜示:溃疡性结肠炎;纳可,寐安,舌质暗淡·,苔白,脉沉细。继续服用,并热疗1周。
三诊11-24
继续服用上方并热疗1周后,患者未出现腹泻,肉眼可见无便中带血,大便每日1行,肠鸣音明显增强,腹部有下坠感。后停热疗。纳可,舌淡,苔白脉,弦细。
按语: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难治性疾病,病程较长,从络病学论治:根据临场表现当属于“久病入络”与“久痛入络”范畴。无论是外感之邪由阳络至阴络,均可导致肠络络气郁滞或虚滞,气血津液输布失常而出现功能性病变。叶天士秉承《黄帝内经》和张仲景的络病思想,提出“络以通为用”为络病常用治疗方法提出“久病必治络,谓病久气血推行不利,血络之中必有淤凝”的络病发病观点,同时提出“络以通为用”的治疗原则和“辛味通络”“大凡络虚,通补最宜”的治疗原则。